欢迎来到必博官方网站网站!
    教学管理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真抓实干
    加快发展
    开创职教工作新局面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07-03-22】 【点击量:

      
    省教育厅副厅长  江  春
    2007年3月15日
     
        同志们:
        2006年12月15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我省“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长王金山、副省长赵树丛分别作了重要讲话;12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政〔2006〕118号)正式印发。两位省长的讲话和118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文件。这两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中心内容是学习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地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我省下一步主要是今年职业教育的各项任务和工作重点。昨天,程艺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研究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省职教工作“十一五”开局良好,成效显著
        2006年是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年初,我厅经认真调研和深入分析,拿出了“十一五”职教发展规划。同时,围绕解决制约职教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我省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的具体设想,经向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后与相关部门共同落实。经过努力,财政、教育、人事、编制、发改等部门就投入问题、编制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问题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年底,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王金山省长、赵树丛副省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实施“八大工程”的具体要求。经过全省职教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去年一年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一)中职规模再创新高
        2006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不含技工学校。下同)招生324634人,在校生达778375人,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较2005年增加48287人和144938人,增幅达17.5%和22.9%,在全国中职扩招中增幅位居前列。全省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进一步协调、优化,达到4.2:5.8(若包含技工学校,则为4.55:5.45),其中合肥市、黄山市职普比已经超过了5:5。
        全省中职学校规模效益明显提高。以计财处统计数据为例(不含技工学校):
    年  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学校数
    579
    537
    521
    510
    512
    533
    招生数
    106970
    149711
    177494
    226897
    276347
    324634
    校  均
    185
    279
    341
    445
    540
    609
    在校生
    337100
    350179
    413157
    519691
    663437
    778375
    校  均
    582
    652
    793
    1019
    1295
    1460
        全国2005年度共有中职学校(不含技工)11611所,招生537.29万人,校均463人;在校生1324.75万人,校均1140人。我省校均招生数、在校生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阳光工程”培训中,教育部门有146所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了约62000人的培训任务,占全省总培训人数的20%。
        (二)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2006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继续以“三重”(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评定10所县级职教中心作为重点建设学校,并从2006年省级职教专项经费中安排550万元进行重点建设。续建2004、2005年评定的省重点建设职业学校10所,安排下达省级职教专项经费325万元。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了服装设计与制作等7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安排经费140万元;确定重点实训基地10个,安排经费350万元。同时,争取国债资金4000万元,建设县级职教中心5  个,职业学校7个;争取教育部、财政部资金1520万元,建设了10个实习实训基地。中央和省两级共投入建设资金6885万元。各市、县也进一步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及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全省中职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比上年增加24万多平方米。
    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和评估工作。6所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10所学校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截止到2006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6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38所。
     
        (三)集团化办学取得突破
        为切实推进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加大职教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2006年我厅印发了《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教办〔2006〕5号),明确规定了组建职教集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审批程序,继安徽汽车职教集团率先挂牌成立后,化工、卫生、经济技术职教集团也先后开始运作,各市、县综合性职教中心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合肥、铜陵、芜湖等职教园区已列入当地重点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四)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树立。一大批职业学校的实训条件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得到改善和加强;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实习管理进一步趋于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开展。举办了全省职成教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确立了“十一五”质量立校、质量立教的思路。
        中专教育质量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举办了全省中专“教改论坛”活动,分别在芜湖、石台、安庆、蚌埠等地召开全省中专教育改革研讨会,有70多所学校参与。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对中专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层次的研讨,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改革逐步推开。在22所学分制试点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学分制等弹性教学制度改革。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开始试验。在全省范围内选择37所开展工学结合工作基础好、有成效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试点学校。
        (五)贫困生资助工作力度加大
        2006年,我省落实中央财政4700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4.7万名中职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各市也开展多种形式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淮北市出台《关于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券”和中职贫困生“助学金”实施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中职贫困生资助;芜湖市以“职业教育券”的形式免收学生80余万元学费;马鞍山当涂县向就读中职的贫困学生发放“职业教育补助券”,每人每学年减免一次学费,三学年减免1500元;合肥市专门拿出25万元,资助5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同时,我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通过降低收费标准、减免学费和住宿费、设立助学金和贷学金等办法,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六)职教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对于三教之间的关系摆得更正,力量的分配上更加合理。省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出台,必将对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很多市把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指标引入了市政府考核内容,或教育部门内部考核内容,从而强化了约束措施。总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逐步改善。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得益于职教战线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省教育厅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职教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不容置疑的。去年的工作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状况还有待于根本改变;职教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在三类教育中的弱势地位还有待于根本改变;某些同志对职教认识不高的状况还有待于根本改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全体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具体抓职教的同志,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全力以赴地抓住“十一五”职教发展的机遇期,努力工作,奋力拼搏,强化三教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意识,把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有技能作为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发展第三产业需要大批懂得现代服务业基本要求和掌握现代服务业基本技能的人力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省技能型劳动者严重不足,总量供求缺口在300万人左右。我省技术工人中中级工占35%,高级工占3.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都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从来不能离开社会需求而单兵独进,从来不是一座象牙塔,而是紧密地同生产、同人们的需求相联系,中等教育也必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否则,我们便不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有质量的、有效益的。
        (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中职教育的办学成本高于普通高中,而从我省实际来看,中职资源总量、办学条件均劣于普通高中。这一点不用多说,大家都非常清楚,尤其是县里的同志更清楚。要实现普职比大体相当,前提应该是资源的大体相当。否则喊破嗓子,老百姓也不会轻易让孩子读中职,因为老百姓从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行动中看到了你是重视什么,不重视什么,我们还怎么说服人家呢?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从今年开始,初中毕业生数开始下降,今年比去年少了五万。这种形势迫使我们要把中职教育的发展尽快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树立形象的轨道上来,必须增强发展意识,增强危机感,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否则将会难以为继。
        (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教育均衡、和谐有小和谐,也要有大和谐。小和谐是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三类教育内部的均衡和谐,大和谐是三类教育之间的均衡、和谐,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为制约、相互影响的。拿高中阶段教育来说,目前的中职现状就产生了不均衡、不和谐,中职发展不够,又影响了初中阶段的升学率和辍学率,导致一部分孩子、家长在文化课教育之外看不到其他的前途希望,便放弃了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目前我省每年有30-40万初中毕业生和10-20万高中毕业生未接受职业教育直接进入社会,这些人无谋生专长、就业门路,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根本地来说,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缺憾。从2006年统计数字来看,全省17个市职普比达不到4:6的有:淮南、滁州、阜阳、宿州、巢湖、六安、亳州七个市。这七个市除淮南外,其他的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没有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时上述几个市也是人口大市。全省61个县(市区)职普比达不到3:7的有:长丰、肥东、繁昌、南陵、凤台、当涂、濉溪、怀宁、枞阳、黟县、来安、全椒、天长、太和、萧县、灵璧、泗县、寿县、东至、青阳,上述20个县除5个县外,15个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统计数字表明,我们的中职教育发展差距大,任务十分繁重。统计数据也表明,中职发展对于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教育不能偏重于普高一头,否则未来调整的任务会非常艰巨。因此,抓住目前的机遇,抓紧使高中阶段教育的结构合理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2007年我省职业教育的主要工作
        2007年是学习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教育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2007年的职业教育工作,对于完成全省职教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必须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迅速掀起高潮。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尽快提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要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实施“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抓落实。
        2007年职成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求突破,把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努力在提升内涵建设、发展县域职教、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年度工作要点已经正式印发给大家,希望大家根据要点安排好工作。下面我想重点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以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筹管理为手段,进一步扩大中职招生规模
        我省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目标是在2006年的基础上力争增长10%,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进一步优化职普比例。为此,必须加大“以市为主”,县、校具体落实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筹管理力度。要坚持“统一制定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政策和措施,统一组织生源,统筹协调、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和利用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教育资源,统一组织实施招生”的“四个统一”政策,坚持“中职招生计划、年龄和应历届、身体条件、入学考试、招生时间”“五放开”,坚持实施“一次报名、一张志愿卡、一次考试、一条龙录取、一份通知”的“五个一”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全面推开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网上录取。要规范招生市场,净化招生环境。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宣传管理,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信息畅通无阻,学生自愿自主选择,学校优胜劣汰。积极采取措施,研究办法,规范中职招生工作,遏制虚假宣传和恶性竞争等不正当招生行为。要完善中职招生统计办法,实行以生源地统计学生人数和比例的办法,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推进城乡合作、区域合作、校际合作的开展,也切实解决职教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二)以县级职教中心为突破口,挖掘我省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
        每县都要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县级职教中心,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在县域经济崛起中的助推作用。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的校舍和设备设施建设,指导、引导县级职教中心针对县域经济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为工业强县、为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县职教中心不但要办好中等学历教育,还要花大力气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代农业技术和有关产业经营管理培训、在职在岗职工培训,为县域特色经济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培养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培养大批能够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的人才。同时,还要发挥龙头作用,指导和带动社会教育、成人教育,如社区教育、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育的开展。
        (三)以示范学校建设为抓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基础能力主要表现在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实训基地上。为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基础能力建设的质量,以后我们将采取“三重”合一的做法,进一步提高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水平。各地要统筹规划,一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整合资源,尽快做大做强一大批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以创促建,以创促提高,使学校明确奋斗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到“十一五”末每个县市区都要争取有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起码要有一所省示范中职学校;每个市属中职学校都要进入省和国家级重点行列。要利用中央国债项目和省职教专项等多渠道资金,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及示范学校建设工程。要进一步加强“三重”项目及国债项目的评估和检查,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下大力气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四)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为目标,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要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每两年必须到企业实践2个月,通过现场观摩、上岗操作等方式,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选择一批高等院校和中专学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加强投入,加快建设,尽快承担起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要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支持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声誉较高、专业师资紧缺的中等职业学校,从社会上聘请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以补充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要认真解决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双师型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灵活地制定政策,多渠道地引入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结构合理、人员充足、管理规范、进退有序的教师队伍。
        (五)以强化质量为核心,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认真、负责地做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各项工作,要强化质量立校意识,把质量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作为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石,切实抓紧、抓实、抓到位。与职业教育质量有关的问题很多,我前面谈到的几点都与教育质量有关,同时以下几点应予关注:一是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科学设置专业。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校要立足市、县域经济特点,深入到行业企业,了解他们的用工需求,瞄准市场开设专业,加强专业课程规划和建设。在专业建设上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每所职业学校都要着力办好2至3个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设施水平较高的专业,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要通过拓宽和改造现有专业,开设新专业,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二是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和探索。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取得学生和家长的满意。要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组织和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促进专业教育实际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在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职业学校要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观念、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认识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把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学校职业指导机构的作用,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要帮助、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以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展现职校生的专长和风采。
        (六)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联姻、与市场结合,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产教结合试点工作。其育人目标,是要使学生会学习,重实践,长技能,讲道德,爱劳动。加强校企合作,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做到培养有目标、实训有基地、就业有保障,收到校企双赢、良性循环的效果。校企合作也是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的有效形式,是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连锁化的重要抓手。去年我省以省直单位所属中专、大专为龙头组建了汽车、化工、卫生、经济技术职教集团,现已开始运作,希望能出成果、出经验,不断发展壮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我们多年来力求突破的薄弱环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学校和企业建立多种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已经定为工学结合试点的37所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围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条件等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对需要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合作与支持的也要认真总结、积极沟通。职业学校要将推进工学结合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工学结合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
        (七)以和谐教育为目标,全面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要在全省范围内多形式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工作。利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省级财政中职贫困生资助资金和市级财政、县级财政的资金,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的管理,检查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国家助学金的落实情况,做好2007年中职贫困生资助资金的分配和落实。积极鼓励各市采取“职业教育券”、减免学费等方式,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
        (八)以办大职教为理念,全面构建安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支持、引导、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规范和管理,引导民办职业学校健康发展。加强乡、镇、村和街道社区的各种职业教育和培训,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推进职教网络化建设,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作贡献。
     
        同志们,职业教育是关系我省经济发展和安徽奋力崛起的大事,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深入研究,认真贯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关键是要抓好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对职教的领导和支持,强化职业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辜负党委、政府的期望,使职业教育在今年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长足的进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微信公众号
    移动APP